感謝有人帶,第一次參訪以protopying為生意的公司。
帶我們的人很認真地介紹了他們成功做出來的產品,從x光機到爬樓梯的機器載具一直到體外檢測儀器都有。特別的是這家公司做醫療器材相關的特別多。例如一家做組織血氧偵測,希望用在移植組織的灌流檢測,他介紹他們將他們的原型產品從一台微波爐大的機器做成了一個可以手持的裝置。另外有一家做x光機,他的技術是可以將c arm單一方向的x光成像做成3D立體影像。公司裡就擺了兩個原型機。聽他分享這些經驗,感覺在這家公司工作,對於很喜歡實作的人應該會很開心,有人付錢給你做超大的玩具。
儘管說有人幫忙做protoype好像很不錯,但也有相應的代價。帶我們的人也說都不便宜,由於我很想有個概念到底不便宜是多不便宜。就舉例說,若要做一個lab on the chip,做成一個IVD,大概要多少錢。他思索了許久給了個大概的數字是150,000~500,000USD,也就是450萬到1500萬之間。恩......真的不便宜。不過這家公司可以做到幾乎可以賣的程度,所以我想,若只是要更粗糙的原型,可能個別談又會不一樣。不過聽到這個數字,大概比較有個概念,若要來找他們,準備的錢到底是要到哪個數量級。或許就有人會問,這麼貴的話,那為什麼還有人會來找他們呢?原因主要是,一個是這家公司算名氣很大的,所以說在募資的過程中,拿出他們公司所做出來的產品會更有說服力,也就更有可能在下一階段找到更多資源。至於說到底怎麼衡量,這就是藝術吧!另外聽他介紹起了,他們公司不只是專注於技術部份,他們也很願意花時間去分析整個產品在市場端的應用,也就是說,他們提供的不只是那台機器,另外會幫助你分析市場,競爭者的技術等等,有個完整的故事。
至於說,什麼樣階段的公司 可以找他們呢?他說都可以,可以是只有idea。也可以是有核心技術,需要其他技術支援,例如x光機的case。也可以是已經有原型機了,但需要更進化,例如組織血氧的case。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公司也是多元化經營,也接受許多公司使用他們的場地作為實驗室或辦公室,有點類似加速器的蓋念。
這趟收穫很多,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去拜訪其他類似的公司。
大有可維
Biodesign
2019年7月17日 星期三
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20190526Bob家聚餐
這次藉由SVT angel的Bob林富元先生發起,再次有了個聚會的機會。特別找來了Sun前執行副總顏維綸先生。
這次收穫很大之一是聽了顏先生聊自己的創業經驗和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過程。他提到那時候真的也是身邊一堆人跳出來創業創新,所以就5個人出來創業,做的題目是超級電腦。 從1984做到1988年,總共funding 4個million最後還有上市,不過最後還是關門了。最大的原因是遇到了個人電腦的興起。他提到個人電腦有個最大的優勢是有各種application,真像現在手機的app。最後他算一算整個他所獲得的金錢回報不到半個million,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所做的項目是超級電腦,硬體為主,需要很多資金開發,也就會導致,募資過程中要給出很多股份來吸引到足夠的錢。
關於創業的經驗,他也分享到跟創投家相處的經驗。一開始在sand hill找VC募資,但找了一輪下來,覺得很挫折 。奇怪,為什麼這些創投好像對我們的技術不太有興趣,都在問一些有的沒的,像是funder的背景,我們之間的關係。有一次問了一位創投,得到的答案是,Technology, we can always buy!但很多很好的主題,最後會失敗反而是成員不合造成的。
另外一個與創業有關的分享,是他覺得很多創業成功,這個外在的趨勢很重要,他舉目前很火的NAVIDIA,一開始他們做的是賣晶片操作的module的IP。這個真的是只有業內人士知道的工作,顏先生還花了一些時間解釋,他表示要操控晶片中間會需要有個電路設計,以前是每家公司個自花時間設計,不過實際上許多是可以通用的,因為底層用的晶片是一樣的。他們公司做的就是設計好之後申請IP,然後有需要的公司就跟他們買。不過後來有個團體把這件事做成共享庫,這門生意就做不下去了,於是轉作GPU,這世事難料,結過現在AI興起,GPU變成比CPU更好的運算工具,於是就發了。雖說這是運氣,但在運氣來之前,你必須先已經在哪邊等了,才會是你的。
最後他提到現在資訊流通十分便捷,技術與知識的壁壘很低,你現在在開發的公司,可能世界上已經有許多人在做了。正好我自己也是遇到這個問題,於是我請教該如何面對這個問題,是要如何分析下決定呢?還是就老實做下去。顏先生提到自己創業的公司,在1982到1988年的發展過程中間,就有個7-8家競爭者。他自己分析正好在那時候在超級電腦與迷你超級電腦中間有個75 million的價格區間,沒有產品,於是大家就往這個洞去填。有很多時候,會有想放棄的感覺,因為許多報章雜誌都會秀某某誰出了新產品。不過事後分析,有許多只是行銷用的幌子有的根本還不成熟。他給我的最後回答是,只要產品還沒有正式賣,end game就還沒到,需要對自己的團隊有信心與毅力。這個想法我覺得很好,因為真正的end game真的是到最後的產品銷售,中間可以出錯的點太多了。
這次收穫很大之一是聽了顏先生聊自己的創業經驗和整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過程。他提到那時候真的也是身邊一堆人跳出來創業創新,所以就5個人出來創業,做的題目是超級電腦。 從1984做到1988年,總共funding 4個million最後還有上市,不過最後還是關門了。最大的原因是遇到了個人電腦的興起。他提到個人電腦有個最大的優勢是有各種application,真像現在手機的app。最後他算一算整個他所獲得的金錢回報不到半個million,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所做的項目是超級電腦,硬體為主,需要很多資金開發,也就會導致,募資過程中要給出很多股份來吸引到足夠的錢。
關於創業的經驗,他也分享到跟創投家相處的經驗。一開始在sand hill找VC募資,但找了一輪下來,覺得很挫折 。奇怪,為什麼這些創投好像對我們的技術不太有興趣,都在問一些有的沒的,像是funder的背景,我們之間的關係。有一次問了一位創投,得到的答案是,Technology, we can always buy!但很多很好的主題,最後會失敗反而是成員不合造成的。
另外一個與創業有關的分享,是他覺得很多創業成功,這個外在的趨勢很重要,他舉目前很火的NAVIDIA,一開始他們做的是賣晶片操作的module的IP。這個真的是只有業內人士知道的工作,顏先生還花了一些時間解釋,他表示要操控晶片中間會需要有個電路設計,以前是每家公司個自花時間設計,不過實際上許多是可以通用的,因為底層用的晶片是一樣的。他們公司做的就是設計好之後申請IP,然後有需要的公司就跟他們買。不過後來有個團體把這件事做成共享庫,這門生意就做不下去了,於是轉作GPU,這世事難料,結過現在AI興起,GPU變成比CPU更好的運算工具,於是就發了。雖說這是運氣,但在運氣來之前,你必須先已經在哪邊等了,才會是你的。
最後他提到現在資訊流通十分便捷,技術與知識的壁壘很低,你現在在開發的公司,可能世界上已經有許多人在做了。正好我自己也是遇到這個問題,於是我請教該如何面對這個問題,是要如何分析下決定呢?還是就老實做下去。顏先生提到自己創業的公司,在1982到1988年的發展過程中間,就有個7-8家競爭者。他自己分析正好在那時候在超級電腦與迷你超級電腦中間有個75 million的價格區間,沒有產品,於是大家就往這個洞去填。有很多時候,會有想放棄的感覺,因為許多報章雜誌都會秀某某誰出了新產品。不過事後分析,有許多只是行銷用的幌子有的根本還不成熟。他給我的最後回答是,只要產品還沒有正式賣,end game就還沒到,需要對自己的團隊有信心與毅力。這個想法我覺得很好,因為真正的end game真的是到最後的產品銷售,中間可以出錯的點太多了。
訂閱:
文章 (Atom)